据江苏省委组织部消息,5月16日,中共中央批准:刘小涛同志任江苏省委副书记。
刘小涛此前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他曾在浙江、广东等省份工作,是广东首位“70后”地级市委书记,也是浙江首位“70后”副省长、首位“70后”省委常委。
公开简历显示,刘小涛,男,汉族,1970年7月生,广东兴宁人。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
刘小涛199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专业毕业后,在广东省劳动保障系统工作多年,2005年官至省劳动保障厅办公室主任。2008年,刘小涛离开劳动保障系统,转任广东省地税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时年38岁。
自2012年起,刘小涛开始在地方任职,曾在茂名、汕头、潮州三市工作。2012年任茂名市委常委、副市长,2014年4月出任茂名电白区首任区委书记。此时电白区刚刚挂牌成立,新区由茂港区和电白县合并而成。
刘小涛2015年曾在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杂志刊文称,电白经济发展压力大,缺乏大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的支撑,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问题制约严重;治安维稳形势相当严峻,涉毒、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突出;县区合并,机构调整任务重,干部分流安置压力大;受系列腐败案影响,干部精神状态急需振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抓项目、治环境、惠民生、强党建的发展思路。
据“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在茂名工作时,刘小涛在工作上雷厉风行,是当地有名的“拼命三郎”。他工作不分休息日,遇到事情基本都要马上解决,所以经常连夜召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开会,有时晚上快12点了,还会突然开碰头会。一位在刘小涛身边工作的官员表示:“我们已经习惯了晚上接到他通知开会的电话。”虽然在工作上是 “拼命三郎”,在待人接物上,刘小涛则平易近人。据当地媒体报道,当地民众私下喜欢称呼刘小涛为“涛哥”。一位茂名当地官员曾对刘小涛在电白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并介绍刘小涛与下属相处非常融洽,“工作严肃认真,为人平易近人。”
在主政电白区两年后,刘小涛于2016年5月转任汕头市代市长,2017年1月当选市长。他将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也带到了汕头。据汕头日报报道,2016年11月29日,汕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刘小涛公开向在场的党代表报出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以后有什么意见建议,欢迎大家随时给我打电话、发短信,我一定及时采纳大家的意见。”
任职汕头仅一年多,2017年6月,刘小涛调任潮州市委书记,成为广东省首位“70后”地级市市委书记。在潮州市委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时任广东省委领导表示,刘小涛熟悉基层和经济工作,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协调能力;敢于动真碰硬,推动工作办法多力度大;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坚持以法治思维思考问题,以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我要求严格。
在潮州工作期间,刘小涛仍然很“拼”。南方网曾梳理过刘小涛任潮州市委书记一个月内的工作安排。从2017年6月10日至7月13日,共34天,24个工作日。截至7月14日,当地媒体关于刘小涛的公开报道共有52篇。34天52次公开活动,可以说,几乎天天都是工作日。精力好,工作频次高,每天的工作节奏很快。这是刘小涛给同事们的一个鲜明印象。此外,任职次月,刘小涛就在市信访局约访重点信访户,直接听取意见。他要求相关部门,对他们反映的正当诉求,能尽快解决的要尽快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要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绝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推诿扯皮。
2019年5月,刘小涛获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2020年4月,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刚满10个月的刘小涛交流升任浙江省副省长,是当时浙江唯一的“70后”副省长,负责人力社保、水利、农业农村、粮食和物资储备等方面工作。2021年8月,刘小涛再次履新,担任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是当时浙江省委最年轻的常委,也是党的十八大后首位非浙江本地成长起来的温州市委书记。
履新温州后,刘小涛延续了“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风。在宣布任命当天,刘小涛主持召开温州市委常委会会议称,要紧盯龙头企业,以虎口夺食的气魄大抓产业,持续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热潮。在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温州召开会议对全市“双节”值班值守和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会上,刘小涛强调,要强化“百姓过节、干部过关”理念,围绕“六个不发生”目标,落实日调度、日研判、日督导、日报告、日接访、日对接机制,全力营造平安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城市平安指数、群众幸福指数。
温州是浙江经济重镇,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对于经济发展,刘小涛有自己的思考。刘小涛认为,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是共同富裕的助推器,要实现温州发展的“稳”和“进”,必须牢牢扭住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全市上下要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以项目谋划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民营经济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底色。在温州工作期间,刘小涛十分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多次专题调研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他强调,要聚焦改革攻坚,强化系统思维、争先意识,加快推动思想观念、领导体制、市场机制、治理方式全方位变革,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在温州投资创业更加安心暖心爽心。为此,温州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重塑“两个健康”动力体系,打造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22年2月,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召开,温州“两个健康”先行突破改革荣获金奖,另有4个项目获铜奖以及3个项目获提名奖。
2023年5月,在前期走访企业调研基础上,刘小涛与基层干部座谈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会议聚焦破解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制约,旨在了解当前企业用地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共话共商破解之道、创新之法。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用地相对紧缺一直是制约温州发展的一大短板。刘小涛强调,要持续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出工业用地保障一揽子政策,完善企业“数据得地”快速供地机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他希望工业大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共同做好工业用地高效供给这篇大文章。
2023年10月,刘小涛再度北上履新,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主政“最强地级市”。在宣布任命的苏州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刘小涛表示,将虚心向创造“苏南模式”的改革先行者们学习,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携手再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将坚持实干担当,出实招、求实效、创实绩,发扬运用好苏州‘三大法宝’,努力形成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2023年11月,刘小涛在苏州履新“满月”之际,有媒体梳理了他的行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到一线调研至少12次,既包括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等下辖市(区),也有对古城保护、养老等领域工作的专题调研,还曾前往广交会现场调研苏州参展企业。此外,刘小涛参与的会见不下15次,梳理他的“会客单”,既有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中建集团董事长郑学选等企业家,也有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为代表的教育家,还有古巴总审计长贝赫拉诺、北京市大兴区委书记王有国等政界代表。
同样在11月,刘小涛曾一日内会见四波客人,“再现‘拼命三郎’风采”。据“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报道,2023年11月16日,浙江省台州市党政代表团来到苏州考察。刘小涛会见时任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一行,并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对接、多领域合作,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领域强化合作配套、创新协同,携手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日,刘小涛还接连会见了荷兰皇家飞利浦全球首席执行官贾博瑞一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股权董事李颖一行以及丹纳赫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彭阳一行。据媒体分析,履新仅一个月,刘小涛就会见了同处长三角的兄弟城市、外商投资企业(全球领先的健康科技公司)、中央金融企业、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企业等代表,展现了苏州发力拼经济的决心。
2024年,苏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2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增速居全国GDP万亿级城市前列。其中,作为经济发展“压舱石”,苏州工业发展尤其亮眼。根据苏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7万亿元,增加值增长9.2%,成功跻身中国工业第二城。今年1月,苏州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上,《苏州市推进新型工业化2025年行动方案》发布,进一步划定“5万亿”时间表。按照规划,苏州将着力构建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6年,苏州将打造四大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千亿级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