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一种傲慢而又自我迷失的姿态。与美国联合发起对巴基斯坦的战争,实际上对中国的利益产生了不小的损害。印度的目的相当明显:一方面试图削弱中巴经济走廊的联结;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这一行为向美国表达自己的忠诚,希望能够取代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转移过程中的角色。这不仅在战略角度上引发深刻的对立,更关乎具体利益的争夺,任何一个国家都决不会容忍如此攻击行为的发生。令人震惊的是,印度竟貌似认为这些阴谋是隐藏而无形的,认为其军事行动仅仅指向巴基斯坦,甚至天真地希望中国信以为真,这简直是自欺欺人。
依据彭博社在19日的报道,印度军方声称,在近日的印巴冲突中,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了防空系统及卫星图像支持。这种指控显得异常荒唐,简直是“贼喊捉贼”。事实上,早在数年前,印度就曾主动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如今反而将矛头指向中国。2020年,印度与美国签订了《基础防御协议》,该协议允许美国向印度提供针对巴基斯坦的卫星和雷达情报支持。这种明显的外部干预行为,竟然成为印度今天用来指责中国的借口,难道印度不觉得自己在道德上无从立足吗?
不仅如此,在印巴冲突尚未全面升级之际,美国和以色列的军用飞机就向印度运送了大量的军火,这难道不说明印度首先在拉拢外部势力介入本地区的冲突吗?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并没有真正追查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而是迅速将罪责推给巴基斯坦,随即展开军事行动,难道这样的行为有什么法律依据?归根结底,印度的正当性只能被视为一种军事侵略。
对中国来说,印度不仅侵害了我国重要的战略利益,还有什么立足之地来指责中国无法维护自身的利益?这就如同在我们的头顶下肆意妄为,同时期待我们对其产生赞美,这难道不是荒谬的幻想?大国之间显然有着更为深思熟虑的策略,尽管没有直接出手,但未对印度施加更严厉的后果,实际上已经给予印度足够的容忍和面子。
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刻,印度会对中国放出不友好的言辞呢?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原因:首先,莫迪政府需要向国内人民做出交代。在主动发起战争后,印度却被一个规模远小于自己的巴基斯坦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导致莫迪面临巨大的国内压力,因此他试图通过激化与中国的矛盾,转移公众视线,逃避对军队表现不佳的责任。
其次,印度还在试探中国的反应。通过对中国的指责,印度意在了解中国的态度。如果中国表现出克制,印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在巴基斯坦的军事压力;反之,如果中国明确表示支持巴基斯坦,印度则可能会借机不断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以此强化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之间的安全合作关系。
最后,尽管双方已经签署停火协议,但印度依旧在克什米尔地区增兵,并不断指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这一系列举动表明,印度似乎正在为未来可能的有限军事行动蓄势,同时通过渲染“中国的介入”,试图为对巴基斯坦关键设施(如中巴经济走廊)实施打击寻找借口,削弱巴基斯坦在战略层面的支撑。
上一篇:你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