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讨论中国军队在军事上相较美国占有优势,但为何台湾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时,我们必须从更宏观的战略角度来审视。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中国是否渴望收复台湾,亦非缺乏足够的军力,而是中国的战略目光早已突破台海局限,放眼全球。如今的中美博弈,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台湾海峡这一小岛,而是波及到更广泛的领域,涉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中东的局势,甚至美元霸权和全球能源安全等多个重大议题。因此,解放台湾并非不可能,而是时机未成熟,战略布局尚未完成。
回顾台海危机的历史时刻,美国曾派遣两支航母战斗群停驻台湾海峡周边,试图通过强硬的威慑展示军力。当时,我军的实力与美军相比差距明显,面对美国的威胁,我军不仅缺乏有效的反制能力,甚至在正面对抗中也缺乏足够的信心。兰德公司曾发布报告指出,如果美国出动两支战斗机联队,可以摧毁中国空军。这一说法虽令人难以接受,但也真实反映了当时军力上的差距。
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变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迅速壮大了军力,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特别是在2016年南海危机期间,我军的综合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国不但拥有了自有的航母战斗群——辽宁舰、山东舰,同时福建舰也在建造之中;核潜艇的数量和作战能力也大幅提升;歼-20、歼-16等新型战机批量服役;东风系列导弹的精准打击能力和饱和攻击能力也大大增强,使中国军队的威慑力日益强大。
2024年兰德公司发布的新报告更为直白:在模拟的18次美军介入中国攻台的情境中,每次美军都以惨败告终。即便美军联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也无法在中国家门口获得任何优势。台海距离中国大陆极近,后勤补给线短,导弹可在数分钟内抵达目标;而美国如果从本土或关岛出兵,不仅需要几天的时间,还面临漫长的补给线,风险与成本非常高。随着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A2/AD)的提升,美国航母若敢接近,都难以确保全身而退。从军事角度分析,解放台湾已不再是美国可以有效阻止的事情。
既然我们已具备足够的实力,为什么不立即采取行动呢?很多人认为台湾是中国的软肋,拖延不决无疑是心病。然而,这一问题需要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与其说台湾是中国的软肋,倒不如说它更像是美国的束缚。早在我军炮击金门时,就已经将这条“绞索”牢牢套在了美国脖子上。
几十年来,美国一直认为,只要守住台湾,就能捏住中国的命脉,使中国无法在其他领域施展力量。因此,美国死守第一岛链,并将大量军力集中在亚太地区。然而,中国的战略思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台湾这个问题未必需要立刻解决,它可以成为制约美国的棋子。美国越认为台湾是中国的软肋,越不敢轻易放手,生怕一旦撤兵,中国立刻出手统一台湾。于是,美军被迫长期驻扎在东亚地区,军费不断增加,资源逐渐分散。
与此同时,中国并不急于军事行动,而是通过定期军演、强硬言辞等方式,持续提醒美国台湾问题的敏感性,让美国陷入紧张的局面。中国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收复台湾,而是借此撬动更大规模的国际棋局。就像下棋时,明明有一颗强大的车,但并不急于出击,而是趁对方注意力集中在车上时,悄悄调整其他棋子的战略位置。
中国的战略视野已不仅仅局限于台海,而是扩展到全球范围。当前,中美博弈的主要战场集中在亚太和中东两大地区。亚太是中国的“家门口”,中东则与全球能源安全息息相关,并且对美国的美元霸权至关重要。多年来,美国试图通过第一岛链封锁中国,并相继通过“亚太再平衡”“印太战略”和AUKUS联盟等手段围堵中国。然而,尽管美国在该地区投入了巨额军费,却始终未能遏制中国的发展。相反,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岛礁建设稳步推进,海军舰艇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连菲律宾等曾依赖美国的国家,也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
与此同时,美国在这一过程中面临日益加剧的财政压力。到2024年,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5万亿美元,超过了GDP的120%。每年,仅支付利息就消耗掉了大部分财政预算。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巨额投入并未有效抑制中国崛起,在中东地区,也失去了对传统盟友的控制。眼看美国陷入财政困境,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恐怕也难以选择:继续在亚太耗费资源,财政难以支撑;撤军则可能面临颜面尽失。
中国的战略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得极为巧妙。在维持台海紧张气氛的同时,成功将美国的资源吸引到东亚地区。每当美国航母接近时,中国就亮出反舰导弹和航母杀手,让美国无法轻松靠近。这种策略既低成本又高效,使得美国在东亚地区始终处于被动局面。
此外,中东地区也是中国战略布局的关键。长期以来,中东一直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沙特、阿联酋等国与美国有着紧密关系,石油交易以美元结算。中国近些年来逐步加大对中东的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不仅要确保能源安全,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沙特、伊朗等国的深度合作。2023年,中国成功促成沙特与伊朗的历史性和解,令美国措手不及。
中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包含三大方面:首先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东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推动人民币在石油贸易中的使用,挑战美元霸权;最后是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尤其是在亚非欧交汇的中东地区。
然而,中东局势复杂多变,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与政治影响力根深蒂固。中国进军中东时,采取了“不站队、不硬刚”的策略,与沙特、伊朗等各方保持平衡,既避免卷入冲突,又不放弃任何合作机会。
那么,解放台湾究竟会在何时发生呢?从当前局势来看,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等待全球战略布局更加稳固。如果美国从亚太撤军,将更多资源投入中东,中国的计划将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台湾问题仍需作为战略筹码,直至中东局势更加稳定,美元霸权逐渐动摇。
台湾离中国大陆非常近,随时可以采取军事行动。然而,从长远来看,若能够通过拖延将美国的资源消耗殆尽,最终解放台湾的成本将更低,战略回报也更为丰厚。解放台湾的时机尚未到,但我们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未来的战略目标显然不仅仅是收复一个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