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回顾一下本周。本周最大的特色就是金融板块有点起色,指数也很快上来了。
有很多朋友说,这就是《基金新规》导致的,但这种判断先不说对错,但大家都在这么说,其价值就太低了。
其实,上面之所以现在推出这个政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今年多数基金经理都能完成跑赢基准的任务。
我们看,A股基金有一半是以沪深300为基准的。
过去10年里,多数时候是90%的基金经理能跑赢基准。跑不赢的的主要就是过去3年,并且是8成都跑输了,那就不是基金经理能力的问题,而是过去3年基金业系统性的风险所致。但今年目前又是6成以上的基金经理跑赢。
所以跑赢300的难度并没有现象中那么大。《基金新规》推出,更多的让金融股有机会借题发挥了。
一,「横有多长,竖有多高」新解
以一个职业投资者的眼光,可以看到之前金融和权重股不动,市场就是半死不活的状态。有人觉得拿着券商横盘了这么长时间都不涨,如果你去看银行板块,银行股之前横盘的时间有一年半多。现在你看到银行和保险涨了,券商也不会落下的,因为金融股板块是有联动效应的,只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股票横着不涨虽然现在比较难受,但是能催生后面更大级别的行情,所以股市里有句老话——“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类似的情况,日后不仅仅会在金融股里发生,其他股里也会是很常见的。毕竟整个市场都已经震荡了半年多了。震荡股借题发挥突破,数据绝对是不炒的。尤其是这段时间,用统计「机构行为」,就能看到本周「11-20日库存」的股票数量快速达到历史高水平,说明最近两周大量股票出现了机构持续积极参与的状态。
一家两家当然是偶发,但2000多只股票都这种状态,显然不能说是偶发了。
二,看震荡也是难题
现在普通人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后面市场缺乏机会,而是这么多反复震荡的股票,怎么突然这家就突破了?这个问题看走势,几乎是无解的。因为问题背后实际是机构和散户互为对手盘博弈,并且信息差明显,散户看不到机构的动作,但机构却很容易看清散户在做什么。一个震荡的股票,散户不走机构就洗盘,多次洗盘之后,才开始动手。
问题是散户能看到的就是震荡,洗盘是很难看清楚的。但好在量化模型日益成熟,现在大家也可以通过交易比对,把机构交易给识别出来,而「机构震仓」这种动作,恰恰交易上是有明显特征的。即在交易上就体现为机构前期抛压,打压股价后的再回补的行为。所以只要能看到这种行为,就知道机构是否在震仓了。对此,下图一目了然。
看清「机构震仓」动作后,我们再来看股票。比如下面这个股票,回头看,横盘后突破,然后震荡向上。但真正身处其中时,股价横盘时,普通人很难意识到该股能够突破。而震荡向上的过程中,每一次都是在短期上涨后立刻出现显著的回落,谁也不清楚会不会构成一个阶段顶部。
我们通过系统,量化这些交易行为,观察「全景K线」,我们就能看到,首先是,整个过程中一直存在橙色的「机构库存」(对应橙色K线),这说明机构一直愿意积极参与该股。
横盘阶段反复出现「机构震仓」,自然大家都知道洗盘之后,机构的意图一定是尝试拉升。而在拉升的过程中,出现「强力回吐」(对应绿色K线),所以导致了股价回落。
但由于机构一直积极参与,所以回落之后还能继续上涨。这就是为什么这个股票,在快速调整之后,还有能力创新高的原因。这样通过「全景K线」一看,机构动作的来龙去脉也就清楚了。
实际上,即便是普通人,炒过几年股之后,对于判断能力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正好是在于看不到整个市场的交易行为改变,尤其是机构行为改变。看不到就只能凭经验猜,但猜中是小概率,猜错是大概率,这是必须改变的。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PS2:
绿色k线,代表「强吐」,即「强力回吐」行为,表示前期获利资金回吐,做空力度加大。
玫红色k线,代表「强补」,即「强力回补」行为,表示前期做空资金回补仓位,做多力度加大。
PS3:
「全景k线」数据是将:机构库存、空头回补、资金交点、强力回补、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态进行映射。样,观察市场,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