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在主题为“普惠金融促进包容共进”的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指出,成功的普惠金融应在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服务乡村发展更加有力、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力、普惠金融配套机制更加完善这六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六方面构建高质量发展路径
2015年末,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即按照“健全机制、持续发展,机会平等、惠及民生,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防范风险、推进创新”等原则,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202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指明了方向。
什么是成功的普惠金融?彭立峰认为,至少在以下六个方面要取得明显进展。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以银行为例,希望每个乡镇都有银行机构,希望每个乡村都能享受到银行服务。基础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保障能力能够显著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可持续性明显提高。信贷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授信户数稳步增长。农户或者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获得首贷,所以随着授信户数的增长,农户或者小微企业在获得信贷方面可得性会有明显提高。
金融服务乡村发展方面,彭立峰表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持续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不断深化。
同时,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公众和经营主体选择适配金融产品的能力和风险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易用性、安全性、适老性持续提升,数字鸿沟问题进一步缓解。
风险防控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能力能够明显提升,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机制不断完善,非法金融活动能够得到有效遏制。
最后,普惠金融配套机制更加完善,彭立峰提到,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质效进一步提升,配套的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诚信履约的信用环境基本形成,风险分担的补偿机制逐渐优化,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健全。
破解弱势群体信贷难题
普惠金融的服务群体主要是传统金融体系中难以获得充分服务的长尾人群和薄弱领域,例如,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农村及县域居民(含农户)、城镇低收入人群及就业弱势群体等。
彭立峰介绍,对于中国的一些弱势群体,比如青年女性、老年人以及小微企业在信贷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一些配套制度的建设。
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设立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地方法人银行在向小微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后,可以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支持。彭立峰透露,“最近人民银行又下调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目前一年期利率只有1.5%,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在信贷产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并且不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支持女性青年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支持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小微企业融资。
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包括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通过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尽职免责、绩效考核方面作出一些改革,使得金融机构在支持小微企业信贷方面能有一些差异化的安排,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手段,提升精准获客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相关的配套制度方面,彭立峰强调,在信息共享方面,金融机构要和税务海关、政府部门加强信息共享,这样可以利用AI技术对信贷客户进行更精准画像。在相关配套制度多方面相互配合下,国内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59.5万亿元,相当于2014年末的3.9倍,在企业贷款中占比从30.4%提高到37.5%,增加了将近7个百分点。
筑牢消费者权益“防护网”
普惠金融致力于让金融服务触达更广泛群体,但在服务下沉过程中,消费者易因信息不对称、专业知识匮乏陷入风险。只有将消费者保护融入普惠金融全链条,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才能让普惠金融真正实现“惠之于民”。
人民银行在消费者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彭立峰强调,人民银行建立了金融教育、普惠金融、金融消费者保护三位一体制度。通过加强协调形成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工作机制。他指出,“现在金融诈骗时有发生,通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加强金融教育,让普通公众对非法金融活动能够准确识别”。
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以青年、老年人、农民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实际需求和重点问题为导向,科学开展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大力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稳妥推进金融基础教育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推动线上和线下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新格局。
完善金融纠纷的化解机制,压实金融机构投诉处理主体的责任,畅通金融消费者投诉的咨询渠道,统筹推进金融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从而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能够实现比较全面的保护。
2024年,人民银行成立信贷市场司,负责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的金融服务工作。彭立峰进一步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强化“五篇大文章”的统筹谋划,注重协同发力,培育激励性政策环境,从而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